数智建设
近日,集团公司首个人车交互智能安全防护系统在乌海能源利民公司投运,将辅助运输系统与人员精确定位系统创新性融合,成功构建“人车协同、全域感知”的智能安全生态,为矿井井下人员和运输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
由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承担人员和物料运输任务的无轨胶轮车在巷道狭小空间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各区域的作业人员形成交叉,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情况,该公司组织技术人员成功设计一款集团公司首个人车交互智能安全防护系统。
该系统打破数据壁垒,创新性地将辅助运输系统与人员定位系统有序融合,将人员动态轨迹、车辆运行数据与井下巷道GIS模型融合构建多源联动的智能管控体系,形成人车交互的双重防护网。在生产指挥中心即可监控井下人、车位置信息与设备运行状态,形成“人-车-巷道”动态全景图。操作人员可自由拖动、放大任意区域,实时查看车辆与人员的分布情况,可调取目标车辆360度环影画面、载重数据、行驶速度等信息,结合巷道红绿灯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画面可视、数据可析、指令可达”的一体化调度。
胶轮车驾驶舱内搭载智能车载终端,终端集成高精度巷道GIS模型,实时捕捉车辆周边全景画面,利用AI视频分析技术对画面进行毫秒级解析,一旦检测到人员闯入电子围栏区域,系统立即触发分级预警——屏幕自动弹窗标红风险区域,同步发出语音警示驾驶员,保障井下行车安全。矿工随身佩戴的智能矿灯也通过智能安全感知终端筑起安全防护网,当胶轮车进入作业人员安全半径时,基于厘米级测距技术的智能矿灯立即触发多模态预警:通过高频震动唤醒触觉感知,连续的蜂鸣提醒强化听觉警示,矿灯显示屏自动弹出“附近有车辆靠近,请注意安全”的警示语,形成“震动+蜂鸣+文字”三重立体防护,有效破解井下复杂环境中视觉盲区与噪声干扰难题,提醒人员主动避让。当矿工遇有紧急情况时,通过按动应急呼救按钮,系统可精准锁定矿工位置并获取周围车辆运行信息,及时下发救援指令,建立行车绿色通道,实现快速救援。系统投运后,井下人车交互风险达到可视化、可预警、可管控目标,智能化矿山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付兰伟 刘洋 刘志强)
文章转载自“国能乌海能源之声”公众号